返回
菜单

创新历史建筑保护系列报道之(二)

以科研为本提升历史建筑保护水平

2014-09-22 杭州市住保房管网

历史建筑保护在全国范围内都是一项新兴工作,还处于探索性的初级阶段,不仅政策、机制等方面先例较少,技术方面可借鉴的经验也极其有限。近年来,市住保房管部门从技术研究、书籍资料、政策调研、管理创新等方面,启动了一项项调研课题,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绩,其中最根本的就是通过积极开展科研项目,不断提升历史建筑保护技术,在较好完成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同时,为行业积累了丰富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。

开展科研项目,提升保护技艺

为不断总结、深化历史建筑保护和危旧房改善工作,不断提升中心专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,近年来,市住保房管部门制定了课题研究三年行动计划。经过努力,目前历史建筑外墙及装饰表层修复技术研究、老旧房屋墙体防潮技术研究、杭州市历史建筑构造实录、杭州市历史建筑价值评估体系研究等多项课题已经完成。

(图为保护修缮后的灯芯巷别墅群)

其中,针对传统工艺难以掌握,传统工艺与新材料难以结合的问题,2012年我市住保房管部门与同济大学合作启动了“历史建筑外墙表层修复技术研究”科研项目。在加强对传统工艺研究的基础上,探索传统工艺与新材料、新工艺相结合的有效途径,从而达到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性修复的目的。该项目针对清水砖墙、水刷石、水磨石、干粘石、水泥拉毛和水泥(石灰)砂浆等各类历史建筑外墙表层,形成了一套从实地病害勘查、实验室分析检测、现场修复施工到事后效果评估的完整保护、修复流程;提出了历史建筑外墙表层修复技术导则(建议稿),操作性较强,对全省乃至全国历史建筑外墙表层的修复具有积极指导意义,并被列入2013年度浙江省和杭州市建设科研和推广项目。

此外,为了探索一套适合杭州乃至江南地区可推广使用的墙体防潮技术,提升老旧房屋居住环境品质,市住保房管部门启动了“老旧房屋墙体防潮技术研究”课题。该课题主要针对导致墙体潮湿的主要原因进行专题研究,对国内外已有的相关技术及案例进行了解,结合工程实例试验和分析,重点研究了地下水在墙体内部毛细上升的阻断措施。该项目为墙体防潮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,为确保老旧房屋墙体安全,提高其耐久性提供了技术支撑。

创新技术手段,实现历史建筑“华丽转身”

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普遍面临理论基础缺乏,项目实践经验不足,研究、规划、设计、施工等领域专业机构、企业较少等困难。为此,市住保房管部门在保护修缮过程中,不断摸索、创新,逐个攻破技术难点,最终形成了一整套具有杭州特色、符合杭州实际的历史建筑保护办法。该保护办法主要通过坚持因地制宜、区别对待、分类指导,将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有机更新分成多个层级进行保护修缮。

图为保护修缮后的湖边邨建筑群

以湖边邨历史建筑保护项目为例,通过采用国际先进技术进行了大量细致的修缮,不仅较好地修复了历史风貌,内部还按照精品酒店的功能进行了合理更新,大幅提升了结构安全性、保温隔热性能、配套水电设施、消防预警能力。经过保护修缮,湖边邨酒店在第五届中国最佳设计酒店评选中荣膺“最佳历史传承与保护”奖。酒店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人文历史,得到了海内外游客的一致青睐和好评,成功加入国际顶级精品酒店集团——法国“罗莱夏朵”品牌。目前,该项目正积极申报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”。

以平远里建筑群保护工程为例,修缮工程按照保护历史建筑真实性、风貌完整性的原则,以及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修缮方针,对其进行全面修缮整治。一方面对历史建筑的坡屋顶、外立面、墙体、楼地面、入口山花、门楣雕花等部位按照原风貌、原结构、相近工艺进行了保护性修复,全面恢复了平远里历史建筑群的历史风貌和空间格局;另一方面,通过双层板壁内设CCA板材、传统瓦屋面增设保温隔热层、双层楼板填充隔音棉、断桥式双层中空玻璃保温铝合金仿木门窗等系列措施,在保持历史建筑原始风貌的前提下,尽力提高历史建筑本体的防水防潮、隔音降噪、隔热保温性能,在历史建筑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有了新的突破。

我市历史建筑保护方法,不仅使八成以上历史建筑和15处历史街区实现了“华丽转身”,在保温隔热隔音防潮和表皮修复等难点上也找有了新的突破,在全国树立了行业标杆,为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奠定了技术基础。